俄1万多枚导弹、数万架无人机、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,终于找到原因,这次威胁下狠手,打了三年多,俄罗斯发现炸烂乌克兰的工厂、电厂、铁路根本没用,乌军照样能反击,导弹无人机照样往俄本土飞。 从2022年2月冲突开始,乌克兰就展现了全社会的抗争劲头,不光是前线士兵后方老百姓也拼了命,赫尔松、扎波罗热这些被占的地方,当地人搞地下抵抗,收集情报、破坏后勤、甚至暗杀,硬是让俄军不得安宁。 这种全民抗战的意志,来自乌克兰人对自由的执着,战前乌克兰是全球粮食出口大国,农业占出口收入的四成半,可战争把经济打得稀烂,贫困率从5.5%飙到24.2%,710万人陷入贫困。 尽管这样乌克兰人没低头,企业从战初几乎全停摆,到2022年底只有三成多停工,靠数字化手段硬撑着公共服务运转,经济韧性让人刮目相看。 战场上乌克兰的战术灵活性也让俄罗斯头疼,俄军想通过轰炸工厂、电厂、铁路瘫痪乌克兰的战争机器,可乌军靠纵深防御和机动战术顶住了压力,西方提供的先进武器和实时情报,让乌军能精准打击俄军目标,甚至把战火烧到俄罗斯境内。 俄军步兵推进多火力协调差,乌克兰却用西方支援的长程武器打得俄军措手不及,乌军还玩起了无人机,不仅侦察、打击,还能搞心理战,精准炸俄军目标士气大挫。 俄军想瘫痪乌克兰的数字系统,可乌克兰靠快速修复网络、分散指挥、用商业卫星技术,硬是保持了通讯和情报畅通,这种“以小博大”的打法让乌克兰在资源少的情况下还能给俄军制造麻烦。 国际支持更是乌克兰的生命线,西方送来的武器、情报和经济援助成了乌军反击的底气,美国和其他盟友给的长程打击系统,让乌克兰能打俄军后方,甚至威胁俄罗斯本土。 黑海粮食协议虽然2023年7月被俄罗斯撕毁,但之前一年帮乌克兰出口了3300万吨粮食,缓解了经济压力,国际制裁也让俄罗斯日子不好过,2022年经济下滑4.5%,财政赤字2023年初就达到2400亿卢布,军费占预算三分之一。 医疗、教育、基建都被挤压,这限制了俄军换装备的能力,还引发国内压力,间接给乌克兰减轻了负担。 乌克兰农业被重创,55%的出口耕地受影响,农民流离失所土壤退化,粮食出口远不如战前,600多万难民,占战前人口15%劳动力短缺严重,战后重建压力山大,但乌克兰也有希望,战时数字化转型让政府服务没停。 未来如果能加入欧盟,可能带来经济红利,战争还推动了全球清洁能源发展,乌克兰或许能借机搞低碳经济,弥补损失。 (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!)